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麓的敕勒川草原。 摄影:丁根厚

 

◎上海证券报调研小组

“敕勒川,阴山下。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。”这首传唱千年的民歌,描绘了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。

而今,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,不仅有“风吹绿草遍地花,一弯碧水映晚霞”的大美风光,更处处可见向创新求质量、向创新求发展的活力景象。

上海证券报调研小组日前走进内蒙古,实地走访多家上市公司,感受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不懈探索,触摸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。

——在呼和浩特,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,“液奶星球”与“奶粉星球”两座数智化工厂群交错相连,库卡机械手、AGV无人运输车、E3超高速灌装机生产线等设备鳞次栉比……

“伊利围绕全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加速关键科技成果的转化,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。”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说。

下好乳业数智化转型“先手棋”,伊利股份率先完成全产业链数智化技术覆盖,正在加速数业深度融合,全面赋能产业链的上中下游,助力全行业提质增效。

——在包头,包钢公司钢铁研究院冶轧中试基地,一群科研人员忙着进行新一代稀土钢型号中试试验研究。

“通过科技赋能、转型升级,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,是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,更是钢铁企业实现‘借道超车’的重大机遇。”包钢股份董事长张昭说。

创新让传统产业“发新芽”,光伏钢、风电钢等一系列特色钢铁产品走出实验室,走上生产线,走向市场,成为内蒙古装备制造业“拳头”产品。

一家家向新求索的企业,正是内蒙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缩影。

近年来,内蒙古努力破解资源依赖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,大力培育发展非资源型产业,做大做强现代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。数据显示,2023年,非煤产业增长12.1%、高于煤炭产业10.7个百分点,税收增长28.5%、占全口径税收比重57.6%,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

凝“新”聚力,内蒙古未来发展目标清晰明确、步履铿锵——大力推进科技“突围”工程,瞄准内蒙古有资源有优势、有希望打造成新质生产力的领域集中发力。聚焦乳业、稀土、新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,优化产业承载地布局,推动形成多元投入机制,实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。

向“新”阔步,向“质”攀高,内蒙古的企业格外有紧迫感与使命感。

生物股份董事长张翀宇说:“生物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,疫苗是国家重要战略物资,作为行业龙头必须持续不断地在研发上加大投入,一旦停下来就会前功尽弃。”

蒙草生态副总裁陈睿珏说:“我们希望用中国自己的草种来丰茂中国草原,让中国的牛马羊吃上中国草。”

东宝生物总经理刘芳说:“如果说有什么力量能让一个软‘胶原’企业锻造出硬实力的话,答案只有一个:创新、创新、再创新!”

一个个重科技强创新的故事,正是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密匙。

“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重视科技创新,越要跳出老套路,敢于打破常规,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奋起直追、迎头赶上。”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将科技创新置于重要位置。

今年上半年,内蒙古经济同比增长6.2%,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已连续两年进入全国第一方阵;前8个月,内蒙古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.5%,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.4%,远高于7.6%的整体工业增速……一系列亮眼数据的背后,是经济动能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轨道切换。

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,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、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、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、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、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,是党中央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和重大责任。

近年来,内蒙古加快转方式、调结构,走以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,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,加快构建体现内蒙古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
2023年10月,国务院出台《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》,为内蒙古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政策机遇、历史机遇。

践行嘱托,跑步前行。内蒙古大力实施“政策落地工程”,把蓝图具体化为“施工图”,让政策从“纸上”落到“地上”,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,正朝着经济总量进入全国中游的目标挺进。

(调研小组成员:贺建业 梁敏 王子霖 韩远飞 王渊 刘暄 伊妹儿 陈曦 孙会来 ;执笔:梁敏)
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
责任编辑:江钰涵